2025年2月17日,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《學習時報》發表題為《加快推進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,為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》的文章,為國資央企2025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該文有哪些亮點?
01
亮點一:高質量
過去,有些企業喜歡“大干快上”,規模擴張和速度增長是主旋律。但這次不一樣,文章明確指出,質量效益才是2025年的“頭等大事”。這是在告訴國資國企:別光看數字漂亮,關鍵是要把質量提上去,效益提起來。
文章提到,我國經濟基礎穩、優勢多、韌性強、潛能大,但困難和挑戰也不少。在這種形勢下,中央企業不能再靠“粗放式增長”,必須把質量效益作為核心導向。2024年,中央企業干得不錯,利潤總額2.6萬億元。2025年,國資委要求國資國企繼續努力,實現“一利五率”指標“一增一穩四提升”的目標。國資委還要求企業夯實經營基礎,加強經濟運行分析,聚焦關鍵績效指標,降本節支,提升資產質量和運營水平。
02
亮點二:
布局優化與產業體系建設
文章的第二個亮點是強調布局優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。過去,國資央企的布局調整相對比較穩健。國資委明確提出,要加大調整優化力度,推動存量升級、增量優化,加快動能轉換,培育新質生產力。
文章里提到要加快國有資本“三個集中”,把資本往關系國家安全、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。這說明國資委不僅看重經濟效益,更看重戰略布局。同時,國資委還強調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,推動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轉型。這不是簡單的“產業升級”,而是要實現新舊融合互促,提升產業整體效能。此外,文章還提到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,推動高質量“出海”,要求國資國企的視野從國內擴展到全球,在全球舞臺上贏得競爭。
03
亮點三:自主創新
文章還特別強調了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。過去,科技創新可能只是國資國企發展的一個“加分項”,但現在成了“必選項”。文章明確提出,中央企業要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,參與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,突破源頭底層技術。這說明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期望更高了,不僅要企業自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,還要為國家的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。
文章還提到要推進高效率成果轉化,加快建設中試驗證平臺,優化成果轉化機制。這說明國資委不僅關注科研項目的立項和研究,更關注科技成果如何落地生根,變成實際生產力。此外,文章還提出要建設高水平創新生態,推進有組織科研,實施專項科技人才培養工程。這說明國資委意識到,單靠企業自身創新還不夠,必須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,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。
04
亮點四:深化改革
文章對國企改革也進行了深入部署,提出要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。這次國資委的要求更明確、更具體。文章表示,要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,構建與國資央企使命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機制。
文章提到要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落深落實,加快建設科學、理性、高效的董事會。國資委還強調要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,堅持“放得活”與“管得住”相結合。這說明國資委在監管上更注重科學性和有效性,既要激發企業活力,又要守住國有資產安全底線。此外,文章還提出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,完善薪酬管理,推動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剛性兌現。
05
亮點五:黨建引領
文章最后一個亮點是強調黨建引領的重要性。國資委明確提出,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,更好發揮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。
文章里提到要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,深化“第一議題”制度,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、精準化、常態化。同時,國資委還強調要抓緊抓實隊伍建設和基層黨建,選優配強企業領導班子,實施高質量黨建行動計劃。此外,文章還提出要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,強化黨的紀律教育約束。這說明國資委在紀律建設上更注重常態化,要為企業的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。